首 页 | 关于我们 | 政策信息 | 示范企业 | 培训咨询 | 信息商城 | 产品展示
网上投稿 | 信息化建设 | 信息化ABC | 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中心联盟
企业需求登记 | 人才交流 | 工程简报 | 申报窗口
 
最新动态
关于举办宁波市第二届制造业信息化ERP沙盘模拟对抗赛安排的通知
APEC中小企业峰会将首次在中国举办
2009宁波百强企业榜揭晓
2009年宁波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论坛圆满召开
关于举办“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战”培训的通知
关于举办“宁波市制造业信息化ERP沙盘训练培训班” 的通知
我市召开2004年制造业信息化研讨会
“富达杯”宁波市制造业信息化知识及CAD设计竞赛圆满成功
关于举办“PDM/PLM产品与应用开发高级研究班” 的通知
关于举办“富达杯”宁波市制造业信息化知识及CAD设计竞赛的通知
热点新闻
简讯:宁波市信息化进展
关于加强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
国家推进信息产业基地建设
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召开工作会议
中纺达软件吹响ERP行业细分的号角
透视浙江行业网站赢利模式
深圳探索“模具特许连锁制造
我国将在十五年内建成电子信息业强国
微软安全程序有严重缺陷 公司面临2.2万亿罚款
浙江著名网络商标面临流失



首页 > 县市区动态


宁波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思考
发表日期:2009-08-06 14:08:53  阅读次数:1024

伴随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在宁波,制造业更是独领风骚,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企业从事制造业,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市GDP的50%。近几年来,宁波市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标,以建设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为契机,全面启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工业化国家,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事制造业,约70%~80%的物质财富来自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GDP的42.5%。而在宁波,制造业更是独领风骚,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企业从事制造业,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市GDP的50%。至2004年末,全市共有制造业企业37465家,占全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98.6%;从业人数1836762人,分别占全市工业就业人员总数的98.8%、全市单位就业人员总数的62.4%和全市总人口的33.3%;制造业产值3875.2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95.2%。

伴随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宁波制造业最明显的特点是"两头在外",即制造产品的原材料主要来自省外或国外,制成品的主要销售市场也在省外或国外,因此宁波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如何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宁波制造业

信息化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宁波市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标,以建设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为契机,全面启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传统企业。

作为全国首批CAD应用工程重点示范城市和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宁波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传统企业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信息技术已经获得普遍的应用,大多数规模以上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60%以上的企业已进入信息化管理阶段,15%以上的企业已开始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十五"期间全市创建了100多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由政府给予示范企业贷款贴息和资金补助近4000万元,还有17家企业被评为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有50多家企业先后被国家科技部评为CAD示范创建单位,其中雅戈尔、奥克斯、波导等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标杆工程"首批标杆企业,企业信息化进程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其中有一些企业,不仅已把软件功能用到了极致,甚至还把信息化打造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工具。通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大幅度带动了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

像宁波富达电器有限公司自全面实施企业信息化ERP后,每月生产的吸尘器由ERP实施前的3万台迅速提高到30多万台,整整提高了10倍多,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因此大大提高,2004年还被列入国家级信息化示范企业。

如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服装为的基础大型产业集团,从2001年到2005年,雅戈尔集团启动并实施"雅戈尔数字化工程"。"雅戈尔数字化工程"主要集中在服装产业板块,以解决信息流不畅和信息不实等问题,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决策提供支持,初步建立起一个沟通集团公司上下联系、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全面的、多层次的、实用有效的信息网络系统,从而提高企业收集、传递、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实现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科学整合的"数字化"运营管理,从而帮助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运作升华为完善的"数据→信息→决策→控制→考核"流程的全面管理水平,使企业的动作与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增强了企业经济效益及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

奥克斯集团实施信息化的成功案例,在宁波企业中显得极具代表性。该企业2001年在斥资3000万元引进德国SAP公司的ERP系统时,曾授予信息部门负责人经济奖罚、行政处罚、人事任免、项目调整"四支令箭",铁腕推动信息化建设,顿令所有阻力迎刃而解;目前,他们还自主开发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严格设定每个人处理事务的流程和时限,进行效率考核,并已完全实现了无缝隙的连续工作方式。

(二)全面开展集群企业信息化工作。

宁波块状经济特征十分明显,全市有近150块块状经济,年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0%以上。北仑的汽配业、鄞奉的服装、慈溪的小家电、余姚的塑料加工和模具制造、象山的建筑和针纺、宁海的文具制造等块状经济各具特色。依托这些块状经济,各地搭建起了不少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如象山爵溪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500多家制造业提供共享的产品设计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已初具成效,平台受到了上线企业的普遍认同和欢迎,该项目已于2003年10月被"国家863计划"列为重大课题,得到了滚动支持;宁海和余姚等县市区的模具、鄞州针织线切割、慈溪家电等块状经济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也在逐步推进中。通过建立这样信息高度集成、数据充分共享、资源优化配置、管理统一进行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使得块状经济内上下游企业间信息互通,从而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宁波制造业信息化

发展特色及存在问题

宁波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与一些推进做法是分不开的。

(一)政府积极支持和引导,"十五"宁波建立并健全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组织体系。

一是成立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二是组建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认定办公室。三是组建了"宁波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组",负责协助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负责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的评审,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课题的组织、设置、企业信息化的咨询服务等工作。制定了推进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相关的《宁波市"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出台了《宁波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认定暂行办法》,设立了专项资金,扶持企业信息化。

(二)立体推进,也就是立体推进单体企业、行业、块状经济信息化,实现不同层面的信息化、不同功能的信息化。

根椐宁波市区域经济特征明显和制造业众多的优势,在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基础上,吸收宁波CAD培训管理中心、香港电讯盈科等单位加盟,组建宁波市制造业信息化服务联盟。该联盟依托专家组开展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研究,组织制造业信息化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在服装、电子、机械(模具)等行业中先后实施100家以上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并推而广之,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制造业信息化的推进和应用;培训制造业信息化人才10000人次以上。同时,其他专业协会也积极加入推动行列,如宁波市信息协会汽车专委会与QAD签署的协议,双方将共同为宁波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提供企业信息化管理培训和咨询服务。

(三)需求拉动,注重效益。

宁波的企业自主意识强,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注重从实际需求出发,很少赶时髦。有的企业从CAD入手,有的从进销存开始做,有的从电子商务起步,这些一般都是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生产经营的瓶颈问题。同时,宁波的企业很注重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比。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先后召开了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经典应用研讨会"宁波专场等,多次组织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经验交流会。并开通了"宁波市制造业信息化网(www.nbmie.com)",通过宁波信息化动态、国内外最新信息等栏目,为全市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共服务平台,营造了一个很好的社会大环境。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宁波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打下了较为良好的基础,但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征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在建设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首先是观念问题。部分企业经营者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紧迫感,特别是对企业信息化带来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变革准备不足。如宁波一软件企业老总推广ASP项目已有4年,当他去企业介绍ASP平台时,企业老板请他去卡拉OK,唱一晚上歌消费了五六万元,却对花同样的钱搭建ASP平台毫无兴趣,那个老板说,我的企业现在不用信息化也活得很好,干嘛要自找麻烦呢?有数据表明,全市还有29%的企业从未进行过信息化管理,仍然停留在旧有的管理及销售模式中,还有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只要建了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或者建立一个网站,就已算实现了企业信息化,未能真正理解信息化为管理服务、为经营服务的管理理念。二是企业信息化的推进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化改造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这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管理体系、运行机制都要作相应的变革。企业上了信息化项目以后,没有相应的制度予以保证,仍然以传统的管理思路来管理企业,花巨资投入的信息化项目反而拖了企业后腿。有些企业上信息化项目前,企业没有对本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综合测评,对企业信息化没有总体规划,盲目引进国外软件,尽管设备和技术都很先进,但是企业却"消化"不了,一掷千金最后只能打水漂。三是人才问题,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化"人,企业很难找到既擅长技术研发又懂得企业管理高级人才,信息技术很难真正被一线工人"消化",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四是资金问题,由于企业的资金往往十分有限,多数企业更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市场或研发上,面对信息化所需的比较高昂的硬件、软件设备和服务成本常常难以承受。因此,信息化成了很多企业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如何尽快找到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可行之道,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突破,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发展对策及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制造业信息化必须与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信息化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因此,制造业企业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结合起来,把信息化作为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对待,使得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因此实施企业信息化的企业的决策者---第一把手必须高度重视,把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列入主要工作议程,统一部署、亲自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健全和完善相关的体制和机制。同时要确保信息化项目方向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有关人员还须重视信息的开发和拓展,克服重技术、轻管理,重开发、轻维护,重系统、轻数据的传统观念。真正使系统为人所用,不能开发完就算大功告成。

2、处理好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关系

制造业的信息化主要是整合制造业内部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所以应确立"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指导方针,必须注重实用,避免贪大求全,据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及今后的发展计划按不同阶段有步骤地加以实施。根据企业信息化演进的诺兰(Nolan)模型,企业信息化的成长过程分为初装、扩展、控制、集成、数据处理和成熟六个阶段。对于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制造业来说,有可能必要的计算机技术人员都不齐全。所以,制造业要紧紧围绕以效益为中心,采取滚动规划、逐步推进的原则,从个别重点部门的应用开始,待大部分部门数据信息化比较成熟后,再考虑建立网络、协同办公和ERP,从而实现全面信息化。

3、进一步加强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及资金支持

要积极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精神,宁波市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宁波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参照国家有关政策,要制定和落实好我市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如对重点示范项目,包括信息化应用和软件开发,可通过奖励资金、直接贴息、资金注入、项目补贴等形式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制造业实施信息化过程中购进的软件和设备,在财务核算、折旧办法和摊销年限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同时,也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制造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资金。

4、努力做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服务工作

扶持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一方面,政府应继续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并引导制造业参与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结合政府上网工程为制造业提供法律和政策服务,为制造业优选成熟软件产品和优质供应商。联合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图书情报部门为制造业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政府还应积极支持、协助制造业建立行业性内部网络,实行信息资源共享,为制造业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政府还要加快推进和完善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搭建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其目的在于通过整合与优化配置区域资源,开展共性技术的应用服务,降低制造业信息化成本,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建立起专业性、实用性、安全性的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是推动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可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着重推进块状经济企业信息化服务工程、工业园区企业信息服务工程和高新技术园区企业信息化服务工程。

5.重视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企业信息化从根本上来讲,是人的思维和意识的信息化,因此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是人才队伍的建设。企业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把培养、吸引信息化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要根据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强化各层次的人才培训。一是要鼓励企业抽调部分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到一流大学培训,提高他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组织管理水平;二是针对企业在实行信息化专项管理方面的需求,分别组织不同内容的单项培训;三是企业根据信息化推进过程的需要,组织对不同岗位职工的技能培训;四是改进和完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留住企业的专业人才。制造业引进人才很不容易,引进了就要用好留好,对于真正适用的人才,要打破常规,不惜代价,给予真正特殊的优惠政策,如技术入股、股票期权、贡献重奖等方式,充分调动起人员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