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装备是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金融危机的今天,促进能源装备企业的升级改造成为追赶世界能源装备先进水平的当务之急。日前,由国家能源局在西安举办的能源装备行业技术改造工作座谈会上,在座的能源装备企业负责人达成共识,认为应对金融危机,紧跟国家产业政策是能源装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课题。本版特别对这些能源装备业的技改典型进行专题报道,以期对能源装备业的下一步技改工作提供借鉴。
日前,由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主办的能源装备行业技术改造工作座谈会在西安召开。全国主要能源装备企业和一些省市的发改委、经委参加了此次会议。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在会上发表讲话。
能源装备是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冶在会上多次强调能源装备是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没有能源装备业这些年的发展,就没有能源工业的今天”。
过去十年,我们国家一直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技术改造,现在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几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达25%,远远高于GDP的增速,也高于制造业的增速。以发电设备为例,2001年发电设备产量1300万千瓦,2008年超过了1亿3000万千瓦,7年时间增长了10倍。
李冶告诉记者:“我们在主要能源装备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核电领域,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打造核电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以“三大动力”和“三大重机”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累计投入200亿-300亿元,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核电主装备制造基地。我国已经成为继欧洲、日本之外的为数不多的能够成套提供百万千瓦核电设备的国家;在常规电力领域,通过三批大型燃机打捆招标,引进了国外大型燃机制造技术,产品国产化率逐步提高,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大型燃机的历史。大型水电机组设计制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三大电站集团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走出国门,在国外市场频频中标”。
能源装备制造业升级改造是国家能源局的重要工作
李冶在会上透露,目前2010年中央投资计划草案正在编订,能源装备技术进步依然是中央投资计划的重点安排领域。
为了应对危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平稳增长,中央启动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到2010年,共需安排新增投资4000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约一万多亿元。目前,新增中央投资已经安排了三批,去年四季度第一批1000亿新增中央投资中,能源装备安排了8亿元,今年四月份第三批700亿元新增中央投资中,能源装备安排了15亿元。
李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动荡,对我国经济造成较大影响。但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带来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和结构调整期,而能源装备是发展新能源产业、调整能源结构的支撑和保障,当前的形势对能源装备制造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国家能源局将把振兴能源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投入。能源装备企业也要珍惜中央的投资,用好资金”。
李冶表示,对于中央投资我们会“好钢用在刀刃上”,瞄准核电、风电、清洁高效火电、先进输配电、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大型天然气液化装置、海洋工程等重点领域。围绕特种原材料、关键基础部件、关键设备等重点环节,依托重点企业,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一批研发、检测、试验平台,切实提高能源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防止空心化、趋同化现象
虽然我国的能源装备这些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很多领域空心化、趋同化现象很严重。李冶说:“很多大型机组,虽然是我们制造,但关键部分的核心技术却不在我们手中,很多技术尤其是关键部件的技术,我们趋同化现象太严重,要行都行,要不行都不行。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们的能源工业发展就会继续付出高昂代价,对于那些垄断了某些技术或是设备的外国企业,我们只能任其开价。因此,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对于中国的能源装备制造业来说太重要了”。
李冶对记者说:“如果一个人得了心脏病,又得了神经病,那是很麻烦的。我们的大型成套设备,如果动力部分不行,只能由国外制造,那就象是一个人得了心脏病;如果控制系统出了问题,那就象是一个人得了神经病。因此建设一批研发、检测、试验中心是今后能源装备行业技术改造工作的重点方向。因为研发、检测、试验中心具有公共性,是提高全行业水平的基础条件和平台”。
李冶认为,经过近年来实施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能源装备制造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到了由“大”变“强”的关键阶段。他说:“当前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行业的建设高潮为能源装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扎实做好重大能源装备的技术升级,就一定能够保证我国能源产业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