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最初两三年,很多人对信息技术的前景产生了怀疑,甚至有人在《哈佛商业评论》上著文,称“信息技术无关紧要”,引起激烈的争论。近两年来,信息技术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一些新的、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领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再度崛起,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不再神秘莫测、只为少数精英和少数明星企业所享用,而是越来越普及,越来越走向大众化。
从根本上说,信息技术的生命力在于普及。
普及的第一推动力来自廉价。人人都承认苹果操作系统要优于视窗XP,但使用者却寥寥无几。原因在于,微软以更低的价格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从而垄断了操作系统市场。比尔·盖茨预言,电脑硬件的成本将在未来10年内大幅下跌,“你甚至可以将它看成是免费的”。届时,具备语音识别及手写技术的电脑,也将廉价供应,如同视窗操作系统一样无处不在。
普及的第二推动力来自便利。能否吸引更多的、充满理性的新客户,乃是技术复兴的关键之所在。一些适用于网络服务的软件也被陆续开发出来,其目的是把数据处理能力转化为一种公用设施,使人们运用起来,如同从电源插座中获取电力一样简便。
宽带网为信息技术的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下一代互联网将比现在的网络传输速度提高1000倍以上,可以支持大规模视频会议、高清晰度电视,支持远程仪器控制、虚拟实验室,实现基于内容的流媒体点播,实现海量的信息存储与检索等等。
据预测,在未来几十年内,所有的电话都将变成移动电话,所有的网络都能够以宽带速度接收语音和互联网信号。届时,台式计算机不会消失,但不得不退居二线,因为人们更喜欢可携带的、打开后立即就可以使用的设备。2000年,全球PC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2003年,北美地区笔记本电脑的销售收入超过台式PC机的收入。在亚洲,2004年个人计算机销量达3000万台,而可以收发电子邮件和上网冲浪的手机销量达2亿部。
让因特网实现自动化,是这场技术变革的最高层次。人们希望机器能够智能化,能够相互交流,让人类腾出时间去做更重要的工作。一些用硅片制成的小微粒,可以安装在产品、设备、原材料上,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用无线传输把数据发送给计算机网络。它们能跟踪库存、读取电子仪表数据,并且与客户建立联系。权威人士预计,几年之后,在网上“聊天”的机器将会比人还要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硅片将变得更加小巧和多功能。称做“智能灰尘”的微型传感器,将被释放到大气中,用于检查从化学武器到天气变化等所有情况。
普及的第三推动力来自新兴市场。随着发达国家的市场渐趋饱和,强劲的增长机遇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市场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不仅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相对落后,还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在持续稳定地增长。
普及的第四推动力来自技术融合。由于芯片速度的提高、带宽的增加和因特网标准的通行,由于用户渴望以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大的便利和最佳的功能,各种技术在快速融合。
普及的第五推动力来自实用。长期以来,摩尔定律被认为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金科玉律,几乎所有电脑的更新都是按照18个月的周期进行的。消费者为了赶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也不断淘汰自己完全够用的产品。过去,电脑运算能力的提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运算速度的限制,使得一些软件无法正常运行。但是,现在这一限制已不复存在。同时,消费者也更加理性,不再被动地紧跟厂商、单纯追求技术上的先进,而是积极地表达自身的愿望,转向实用的一体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