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浙江省城调队的一份报告透露出一条重要信息: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多家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落户,其中在上海投资的有300家,在江苏投资的有153家,在浙江投资的只有54家。
这一住处披露后引起正在实施“培育发展环杭州湾产业带,接轨大上海”发展战略的浙江人的深思:
世界500强为何冷落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
冷落背后是:三缺:难题。记者在浙江多年的采访中发现,浙江经济虽然发展快速,但经济发展中存在缺乏与外商合作的产业链和产品基础、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等软肋。这些总是造成世界500强企业冷落浙江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看与外商合作的产业链和产品基础。改革开放初的头十几年,浙江省吸引外商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型企业,如纺织、制鞋业等,在新一轮的外商投资热中,这类企业已占优势。而其他一些行业的企业因自身产品老化、技术水平低,难以拿出与外商合资、合作的产品和技术。目前,主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产业。虽然去年浙江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50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到19.5%,比1997年提高6%,但与江苏、上海相比,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产业基础较弱、规模偏小、优势不够突出,难以吸引外商投资。2001年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指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比重,分别居全国第9位和第三者18位,江苏分别占第4位和第3位。这说明,利用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短腿。
再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2001年浙江科技人力资源居全国第16位,科研物资条件居第17位。科技投入特别是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主要则是主观原因,浙江G&D占GDP的比重只有0.61%,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数1.09%,居第14位,其中企业的R&D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48%(全国平均为0.76%)居第23位。这使得浙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也反映出企业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国际跨国公司选择投资区域与购并对象的重要标准就是人力资本条件。人力资本充足,才可以有效地与国际资本、先进技术相结合。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上海、江苏、浙江的技术开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7.0%、6.5%、3.3%,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2%、2.1%、1.1%,浙江指标明显处于落后地位。这就不难理解浙江为何难以吸引国际一流跨国公司来投资了。
吸引世界500强,惟有自成“大树”
世界500强冷落浙江,对靠体制先发优势,走内向型自经自足原始积累式发展模式的浙江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长三角”吸引外资的大格局看,上海并不满足于世界500强中的300家入驻这一现状,最近又出台了鼓励跨公司在沪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江苏省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优良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投资环境,使得跨国公司纷至沓来。目前已有200多家跨国公司在江苏兴办了500多个项目,仅苏州一市,就有81家全球500强企业投资办厂188家,其中跨国公司各类总部超过10家。而浙江到2002底,世界500强企业中共有54家在浙江设立115个企业,总投资35.3亿美元,其中投资额最大的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投资额为3.7亿美元。而且世界500强企业在浙江的投资规模普遍偏小,115家企业中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仅29家,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更是寥寥无几。记者到宁波保税区及所属宁波国际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宁波科技园、绍兴市经济开发区,就利用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后发现,引进的外资、台资大都是以中小科技企业为主,项目和企业大都是生产加工型。绍兴市经济开发区区内的87家外资企业,主要来自台湾、韩国、美国等国和地区,以台商为主。
浙江省计委等到部门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尽快研究使跨国公司进浙江的办法,出台相关政策,使跨国公司在浙江建立长期战略据点。逐步与外国政府驻华商务机构、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沟通渠道,及时提供最新投资信息,鼓励以直接投资、收购、兼并、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浙江经济建设。二是改善投资环境,顺应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向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集中的趋势,着力创造适宜高科技产业和先进技术型投资发展环境,积极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领域。三是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管理规范、办事效率高,基础条件好的开发区,使其成为吸引国际酱和跨国公司的重要基地。要有超前规划和大投入,使园区硬环境建设搞上去。浙江筑巢引凤之树正在成长。